
在人工智能(AI)技术加速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当下,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高地,如何进一步抢占AI产业制高点?市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向东在近期两会上提出多项建议,聚焦算力优化、场景应用、国产化能力及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为杭州AI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算力是AI产业的‘数字基石’,但杭州的竞争力正面临西部低价资源的冲击。”徐向东直指痛点,他坦言,西部城市凭借低廉电费与政策红利,在算力成本上形成“虹吸效应”,导致本地三成企业“舍近求远”。
对此,他开出“政策药方”:通过专项电费补贴与固定资产投资扶持,为本地算力企业“减负增能”;同时打破算力券的行业藩篱,将金融、医疗、交通等关键领域纳入补贴范围,让算力资源如活水般浸润千行百业,滋养AI应用的“创新之树”。
若算力是土壤,场景应用则是破土而出的新芽。徐向东将目光投向垂直领域的“最后一公里”:“AI技术若不能扎根行业土壤,终将是空中楼阁。”
他提议借鉴“苹果应用商店”的生态模式,搭建AI供需对接的“数字集市”,让场景需求与解决方案如齿轮般精准咬合。针对数据孤岛这一“拦路虎”,他力主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平台,并以“行业数据利用”补贴为杠杆,撬动企业共享数据的积极性。“唯有打通数据血脉,AI模型才能汲取高质量养分,在行业应用中开花结果,当然这也需要有相关政策支撑,明确数据要素流通的规则和流程,为行业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人才,是这幅蓝图中最灵动的笔触。“AI与行业的‘知识断层’,让复合型人才成为稀缺资源。”徐向东以“双向奔赴”破解困局:在高校,增设“AI+制造”“AI+医疗”等跨界学科,编织“技术+行业+实践”的三维知识网络;在产业,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以真实项目为熔炉,锻造既懂算法原理、又通行业痛点的“双栖人才”。
“杭州既有数字经济的深厚积淀,又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基因,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球AI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徐向东表示,杭州移动将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为AI技术研发、场景创新筑牢底座。他期待通过政策、技术、人才与产业的系统化协同,推动杭州在AI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全球科技竞争贡献“杭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