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省报看襄阳|运用“六尺巷”典故化解矛盾 襄阳检察解法结化心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09:16: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魏秋晨 宋光磊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襄阳检察机关运用“六尺巷”典故定分止争的传统智慧,解“法结”化“心结”,努力将涉案矛盾纠纷化解在检察办案环节。9月5日,襄阳市检察院介绍了几起“六尺”礼让解纷争的典型案例。

“兄弟,你明天抽水的话,我去给你拉机械。”

“好的,谢谢。”

很难想象,说这话的两人,曾因堰塘用水分配问题起冲突。南漳县检察院在办理该案时,检察官实地走访,弄清邻里纠纷症结,随后制订预案组织调解。经多次调解,促成双方均作出让步,握手言和。

“用水问题不解决,矛盾还会冒出来。”承办检察官与当地水利、镇村工作人员一道,一次次实地走访,现场协商,敲定堰塘扩建方案等,着力解决水量不够的难题,从源头掐断邻里纠纷的导火索。

宜城市检察院探索推出五步闭环工作法,借用“六尺巷”典故,先后推动多个邻里型轻伤害案件的涉案矛盾及时就地化解。

运用“六尺巷”典故的智慧化解矛盾,枣阳检察也在做。

上半年,枣阳两户邻居因收麦是否越界起争执,争执过后一方突然倒地身亡。经司法鉴定,死因主要是事主自身患有重度冠心病,当天的纠纷与死亡结果之间只有轻微因果关系。枣阳市检察院依法审查认为,与事主发生争执的邻居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不符合逮捕条件。

检察官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组建矛盾化解专班,与乡镇专业调解人员、法律顾问一起,一次次从法、理、情角度,耐心释法说理。坚冰渐渐被融化——事主家属逐渐理性看待问题,同意降低赔偿要求;邻居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过错,表示愿意赔偿。双方达成赔偿谅解协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六尺巷的三尺退让,丈量的是人心的宽度;检察机关的司法实践,守护的是社会温度。”襄阳市检察院检察长陈俊表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襄阳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发展,不断绘就更多检察解纷新“枫”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