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城市之名,向劳模致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7:15:00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在平凡中创造非凡;他们铸就的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4月30日上午,烟台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00名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烟台,再次以城市的名义,礼赞劳动创造、致敬劳模精神。

礼赞劳动

这是属于奋斗者的高光时刻。

“授予邓安达等140名同志‘烟台市劳动模范’称号,授予崔晓燕等60名同志‘烟台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大会宣读了《中共烟台市委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烟台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铿锵的音乐声中,受表彰的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身披红色绶带、戴着闪光的胸章,依次上台领奖,接受这座城市对劳动者的崇高礼赞。

他们中,有诚实守信、用心经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民营企业家;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有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勇攀技术高峰的科研工作者;有无私奉献、桃李满园,辛勤耕耘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有不惧危难、冲锋在前,守护万家安宁的人民警察;有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团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基层干部。

他们是烟台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是烟台最美的奋斗者。

从“外卖小哥”晋升为“劳模站长”的莱阳明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站长鲁海江,牵头与10家餐饮商户试点“预订单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配送路线,使商户备餐效率提升20%。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优秀的服务不仅是数据的突破,更是对用户和社会需求的深切回应。

烟台环球机床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磨工班班长栾宝蕾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先后参与高档数控机床用数控刀架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重大课题攻关,形成一套完整的工艺方法,能够精准应对大直径、高精度的齿盘磨削加工。在她看来,“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是劳动者应该始终秉持的初心。

带电作业守护“万家灯火”的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市牟平区供电公司检修工区副主任臧浩洋,曾带领带电作业班组肩负整个牟平区百余条10kV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抢修等工作任务。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人员不足的巨大压力,他知难而上,来回奔波于数个工作现场,带领班组创下年度带电作业1800余次的奇迹。

精神传承

劳模不仅是一个光荣称号,更是一种精神坐标。

此次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虽然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他们都体现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职业操守,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勇于担当、拼搏实干的优良作风。

面对焊接这样的“苦差事”,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焊工徐颖慧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志气。凭着执着和专注,她参与了三门核电3号、4号机组,海阳核电3号、4号机组,国和一号重大专项工程等多项焊接工作,并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在生产一线,我见过飞溅的焊花,也见过无数核级焊工追求完美的汗水。焊接过程中谁也防不住突然掉落的铁水,红彤彤的铁水溅到身上,烫到哪儿哪儿就是一个洞一个疤,但我心里的那股倔劲儿告诉我,决不能前功尽弃。”徐颖慧说。

与徐颖慧同为“90后”的烟台中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周靖凯,选择将青春奉献给乡土沃野。他专注探索苹果果园“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种植管理模式,用脚步丈量果园每个角落,将所有农事事项写成流程,将果园所有情况画出图纸,将果树所有信息登记造册。不会技术就俯身地头学技术,没有数据就从“0”开始记录,没有标准化流程就自己总结编制。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他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农业管理体系,也让更多青年力量低门槛接触并加入到苹果种植行业中来。

面对我国长期存在高压电能无法直接计量的技术瓶颈,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邓文栋带队研发出10kV直接计量系列智能电能表,此项突破不仅实现了0.2S级的高精度电能计量,更颠覆性地解决了传统电磁式互感器误差计算不准、能耗高等系列难题,大幅提升了我国智能电网计量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加速退出历史舞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实现创新的‘金钥匙’。”邓文栋认为,正是争创一流、锐意创新的精神品质,让公司更多人才脱颖而出,更多创新技术实现突破。

深耕沃土

一座能够不断涌现劳模工匠的城市,一定拥有适于劳模工匠成长的沃土。

围绕省“十强产业”和我市16条主导产业链,烟台市总工会全方位打造劳模工匠成长通道,建立起“跨产业”“跨企业”“跨工种”职工创新联盟,劳模工匠人才通过参与创新成果评审、技术交流、经验分享,不断开阔视野、磨炼技能、快速成长。

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398家、创新班组9869个,推广应用新技术7200余项,联合完成技术革新近20万项,创效90多亿元,2900多家企业建立工匠人才创新成果参与分配制度,以股权、分红、奖金等方式发放资金2.8亿多元。

企业是职工岗位成才的主阵地。市总工会坚持“造血式”育才,注重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推广师徒结对“点对点”培育模式、创新大手拉小手“点对线”培育模式,让“劳模身边出劳模、工匠身边出工匠”。

创新“师带徒”技艺技能传承体系,按照企业主导、工会协助的原则,在烟台港集团、供电公司、环球集团等2000多家企业广泛开展“名师带徒”。开展“进门认师”,在企业职工中实现双向选择与组织调配相结合的师徒配对,签订“师带徒”合同,制定教学计划,引入小组讨论、工坊实践、在线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确保徒弟快速掌握所需技能。举办“师傅节”等活动,进一步增进师徒情谊,打造师带徒、徒成师、代代传的动力源。

发动劳模工匠为企业送经验、送技术、送良方,带动“大工匠”携手“小工匠”结对共建,首批聘任能源行业2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为市职工创新创效基地特聘专家、7名烟台市工匠为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柔性专家,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通过外聘方式,吸引300多名上下游企业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智库”。常态化组织工匠代表深入企业、深入现场,面对面交流、现场纾困解难。目前,全市结对帮带6.8万对,完成技术革新近20万项。

精心打造“劳模工匠宣讲”品牌,遴选出一批政治觉悟高、表达能力强、热心宣讲工作的先模进行重点培养,开展理论知识、演讲技巧等培训,组织专业人员打磨材料、反复试讲,打造了一支拉得出、懂得讲、善于讲的劳模工匠宣讲队伍,深受基层工会和一线职工欢迎。

当前,烟台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烟台“三核引领”城市定位,赋予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根本上要靠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埋头苦干。

劳模就是旗帜,先进就是榜样。全市各行各业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为标杆,立足岗位职责、主动担当作为,争创一流业绩,争当行业标兵,把烟台人民勤劳实干的品质转化为旺盛的“城市生长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责编:王修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