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州组建区域研联体,力争临床试验启动时间压缩至18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0:14:00    

5月24日,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第二届院企合作活动在穗举行。活动现场,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广州市提升临床试验能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组建“1+N+X”区域研联体,力争将临床试验启动时间压缩至18周内。现场还发布联盟成立一周年“成绩单”,并举行院企集中签约,总金额超1.5亿元。

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第二届院企合作活动现场。

启动临床试验提速至18周

作为国内医疗高地,广州拥有45家三甲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广州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建广州市研究型医院联盟,吸纳18家省部属和市属医疗机构,通过完善的临床研究平台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卫生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互促互进、双向赋能。

活动现场,广州发布联盟建设一周年“成绩单”。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联盟医院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意向转化达151个项目,涉及金额超1.51亿元。2024年,联盟医院临床试验能力显著提升,新承接临床试验项目总数达1789项,平均增长率达27%;牵头试验项目339项,增长率达26%。

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第二届院企合作活动现场。

在成果转化方面,2024年,联盟医院共转移转化知识产权191项,达成合同金额超2.34亿元,科技创新总收入达35.29亿元。同时,临床试验平均立项时间缩短至36.5天,伦理互认项目数量增长17.2%。

当天,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广州市提升临床试验能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组建“1+N+X”广州临床试验区域研联体,力争将临床试验启动时间压缩至18周内,实现临床试验快速入组。

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第二届院企合作活动现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周文浩表示,临床试验区域研联体是在原有医联体基础上的一次创新性探索,不仅延伸了医院以病人为核心的传统服务模式,也叠加了科研服务场景,对科研要素的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介绍,依托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医院在罕见病临床科研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医院积极引入国际已上市但尚未在内地落地的孤儿药。未来,医院会在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打造全国性的罕见病治疗平台。

创新药械入院金额超1.88亿元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小飞则关注核医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他介绍,目前国内90%的核药依赖进口,价格高昂制约临床应用。若能加快国产化替代,治疗成本有望降至现行的1/5甚至1/10。

他透露,医院正牵头组建核医药创新与转化联合体,“今天签署的两个战略性合作项目就与核医药产业相关,下一步计划推动联合研发,完善国产核药从研发到应用的全流程体系。”

广州研究型医院联盟第二届院企合作活动现场。

创新药械快速落地也成为联盟医院推动产业转化的重要抓手。自广州发布首批创新药械目录以来,联盟医院积极推动创新药械入院应用。目录发布半年以来,广州医疗卫生机构配置药械产品总金额已超1.88亿元(其中,联盟医院配置1.53亿元),是目录发布前的6倍。

百济神州副总裁黄艺凤说,在政策的推动下,公司的产品替雷利珠单抗已覆盖广州超70家医院,并出口至东南亚国家;贝伐珠单抗也进入26家医院。未来,公司将与联盟医院深化合作,探索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试验设计。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表示,“更多成果在穗转化、更多临床试验在穗开展、更多药械入院使用、更多企业来穗布局”的工作方向,支持联盟研究型医院对标国际创新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穗卫健宣

【作者】 厉思璇

广东健康头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