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荆楚“枫”景,治理之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0:35:00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进行部署,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起源于浙江枫桥的“枫桥经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已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湖北作为中部大省,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立足省情、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荆楚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路线为根本,以智慧赋能为支撑,以法治保障为依托,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让“枫桥经验”在荆楚大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枫桥经验”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湖北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根本保证,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武汉市持续推进“红色物业”模式,将物业服务纳入社区治理体系,通过党组织引领物业企业、业委会和居民共建共治,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江岸区百步亭社区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抓手,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成为全国社区治理的典范。实践证明,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基层治理才有"主心骨"。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确保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头雁效应”,带领群众共建美好家园,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枫桥经验”的精髓是“依靠群众、化解矛盾”。湖北在基层治理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武汉市武昌区探索“民呼我应”改革,建立“线上+线下”民意收集平台,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黄石市推行“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机制,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关键在于发动群众。我们要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只有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才能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湖北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在基层治理中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治理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治理”转变。武汉市打造“城市大脑”,整合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数据,新增接入政务数据4.2亿条,AI预警准确率达92.3%,实现“一网统管、一屏观全域”。宜昌市推行“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智能终端实时采集社情民意,精准推送公共服务,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既是趋势,也是必然。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也要注重防范技术风险,确保数字治理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法治保障,夯实基层治理“压舱石”。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基石。湖北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武汉市汉阳区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整合司法、行政、社会调解资源,实现“调解优先、诉讼断后”。襄阳市推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让基层干部和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基层治理必须依法而行、循法而治。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定器”。同时,也要注重德治与自治相结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百姓幸福安康。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更应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打造基层治理的“湖北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荆楚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雪梅(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

相关文章